房產糾紛現象掃描
房產糾紛是一直困擾著房地產業的頑疾,仔細分析糾紛緣由,業內人士認為,主要集中在入住階段,入住以后的面積問題、質量問題、改動規劃、物業管理糾紛以及產權證的遲滯辦理等糾紛日趨增多。而入住前糾紛反映比較普遍的是定金問題。
面積總是難以說清
交房時,業主經常發現面積有問題:一是產權登記的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有誤差;二是業主自己測算了面積與合同面積有誤差。前一種情況,業主依合同的約定及法律規定,即可找到依據與開發商論理或依法解決;后一種情況,則很難解決。一是產權證未辦,開發商往往推辭應以產權登記面積為準,待產權證辦后再行處理;另一方面,業主也不能拿出權威的測量結果作為依據,據以與開發商理論,因此,使得面積糾紛難以說清也就無從解決。
滲漏裂縫問題堪憂
房屋質量糾紛仍是各種糾紛中的重點,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,由于開發和銷售總量的加大以及小區規模的增大,滲漏、裂縫、裝修不合約定等糾紛往往在一個小區是普遍性的,因而形成團體糾紛。某小區就因滲漏問題形成數百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,影響很大。類似這種群體性糾紛在西安為數不少。
改動規劃藍圖變味
一些小區將原規劃的綠地,社區配套設施及公建改建成其它贏利性建筑或辦公用房,或者擴建、插建,改變小區容積率及樓間距。規劃的改變不僅影響到業主的居住環境和質量,嚴重的會影響其通風、采光,而對開發商而言,會造成不講誠信的不良影響。因此,對于規劃的變更,開發商更應慎重為之。
物業管理缺少親情
物業管理糾紛無疑是今年糾紛的一個熱點,由于其涉及收費、服務質量、安保、業主委員會的相關權益等方方面面,因而物業管理糾紛復雜而又涉及面廣,牽扯人數眾多。究其根源,源于缺乏立法的規范和大眾法律意識的淡漠,當然物業管理在我國特別是本市尚處于發育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產權證難以到手
業主入住以后,遲遲拿不到房產證的情況很多,有的往往是一幢樓甚至一個小區的業主均拿不到房產證,因而形成大量糾紛,影響面很大,解決也相當困難。究其原因,往往是前幾年房地產市場不規范,開發商手續不全或欠繳有關稅費所致。隨著市場整頓力度加大,開發商自律加強,這種糾紛勢必會大量減少。